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久久精品无码区免费下载,无码不卡亚洲毛片av,久久影院AV人禽交

第四屆中日藏學研討會會議綜述

發(fā)布時間:2020-07-20 08:00:00 | 來源:《中國藏學》2020年第1期 | 作者:拉先加 | 責任編輯:閆景真

2019年10月26日,“第四屆中日藏學研討會暨龍谷大學建校380周年紀念活動”在北京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隆重召開。此次會議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主辦,日本龍谷大學世界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協(xié)辦。日本龍谷大學7位學者來華,并在研討會上與12位中國學者共同進行學術成果交流與展示。

開幕式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李學竹研究員對會議的籌備情況做詳細說明。隨后,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干事鄭堆研究員發(fā)表致辭。他回顧了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與日本龍谷大學之間的具有開創(chuàng)性、建設性、友誼性的交流合作歷程,期待兩個機構在將來能夠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把中日藏學研討會作為交流平臺,促進多種形式的人員往來和合作交流。日本龍谷大學文學部能仁正顯教授作為日方代表發(fā)言,介紹了前三屆中日藏學研討會的情況,同時也展望了與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合作交流的前景。

此次研討會的主題是“中日藏學研究之現(xiàn)狀”,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經(jīng)義文獻與歷史文化兩方面發(fā)表了精彩的學術演講,內(nèi)容涉及佛教經(jīng)典文獻、教義思想、寺廟與高僧歷史、石刻造像等多個領域。日方學者以文獻為依據(jù),從不同角度對佛教經(jīng)典進行闡釋,體現(xiàn)出嚴謹、專業(yè)的學術精神;中方學者充分發(fā)揮藏語文優(yōu)勢,針對佛教經(jīng)典、敦煌藏文文獻、歷史文化等暢談己見。

關于佛教經(jīng)義文獻方面,總共有 7為學者進行了學術發(fā)言。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以下簡稱宗教所)德吉卓瑪研究員的發(fā)言題目為《敦煌吐蕃藏文文獻P.T.999號的解讀》,她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重新解讀了敦煌吐蕃藏文文獻P.T.999號,以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吐蕃佛教與敦煌的密切關系。

日本學者早島慧在題為《藏譯〈大乘莊嚴經(jīng)論〉之翻譯特點》的發(fā)言中認為,代表印度瑜伽行派的重要經(jīng)論之一為《大乘莊嚴經(jīng)論》(Sūtrāla?kārav?ttibhā?ya),而其內(nèi)容甚為難解,解讀時需要參考相關注釋。他通過3個同樣記有“rgya gar skad du”(在印度語中)的用例說明了3種不同的解讀。另外一位日本學者吉田哲作了題為《藏譯〈迦羅波經(jīng)〉及〈迦羅波經(jīng)釋〉之相關問題整理》的發(fā)言。他認為由攝婆跋摩?arvavarman)所作的《迦羅波經(jīng)》(Kalāpasūtra)是由佛教徒所著的梵文語法書。現(xiàn)存最早的注釋迦羅波語法之書可能是險獅子(Durgasi?ha)的《迦羅波經(jīng)釋》(Kalāpasūtrav?tti),此書曾譯成藏文,發(fā)言討論了藏譯本目前存在的幾個疑點。

宗教所的頓珠次仁作了題為《古藏文之語法演進——以藏譯《法華經(jīng)》于闐寫本第十三品為例》的發(fā)言。他認為藏譯《法華經(jīng)》于闐寫本同其他早期藏文寫本相比,在術語、語法和譯法等各方面獨具特色,并早于該經(jīng)敦煌寫本,系現(xiàn)存最早的藏譯佛典寫本之一。他在發(fā)言中重點討論了該寫本的語法現(xiàn)象。宗教所錄目草副研究員作了題為《四贊(Catu?stava)在藏文經(jīng)典中的釋義》的發(fā)言。她在四贊沒有藏譯本注釋的情況下,通過梳理薩迦派、格魯派、覺囊派等藏傳佛教經(jīng)典引用的四贊偈頌,試圖整理出藏文經(jīng)典中對四贊的闡釋。

此外,日本學者三谷真澄和宗教所副研究員高穎也分別作了《漢字·非漢字資料數(shù)字檔案之現(xiàn)狀——龍谷大學古典籍·文化財數(shù)字檔案研究中心的挑戰(zhàn)》和《藏傳佛教大中觀思想簡述》的發(fā)言。

關于歷史文化方面,共有 9位學者進行了學術發(fā)言。

日本學者巖尾一史的發(fā)言題目是《四川·青海·敦煌—九、十世紀之西藏文化圈與交通》,通過對P.T.1082、P.T.996、IOL Tib J689、IOL Tib J754等文獻和敦煌莫高窟第17窟的藏文題記的梳理,考察了多地區(qū)佛教發(fā)展情況,從而可以了解9—10世紀四川、青海、甘肅間的交通。

中方學者嘎達哇才仁在《論葉巴噶舉及達那寺》的發(fā)言中,對葉巴噶舉和達那寺的歷史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拉先加在其《探析青海藏傳佛教寺廟名稱中的相關歷史信息》的發(fā)言中認為,藏傳佛教場所名稱是一個含有很多歷史信息的集合體,從中可以分析該場所的各種信息。陳立健介紹了《藏傳佛教在云南麗江納西族地區(qū)的傳播與現(xiàn)狀研究》中明末清初,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在滇西北建立的13座寺院,使藏傳佛教信仰也成為納西族族群信仰的主流,在現(xiàn)今為納西族、藏族、漢族以及白族文化相互間的廣泛交融互通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孟秋麗的《關于蒙古高僧察罕達爾漢綽爾濟》,利用新近公布的滿文、蒙古文檔案,結合其他藏漢文文獻,探討蒙古高僧察罕達爾漢綽爾濟的相關活動,以從一個側面了解入關前后清朝管理藏傳佛教事務的政策。索南多杰的發(fā)言題為《吐蕃時期大日如來佛石刻造像及其信仰研究》,他通過實地考察與研讀相關材料,認為吐蕃時期鑿刻了大量大日如來佛摩崖造像。并根據(jù)藏文史料記載,推斷吐蕃時期流行大日如來信仰。

日本學者巖田朋子作了題為《釋迦牟尼世尊繪傳中的鬼子母神教化故事》的發(fā)言,介紹了《釋迦牟尼世尊繪傳》中所表現(xiàn)的鬼子母神教化故事,對其特點加以分析。日本學者能仁正顯以《多田等觀譯〈西藏譯維摩經(jīng)〉與日本的藏學研究歷程》、李曼寧以《概說今枝由郎譯著〈六世達賴喇嘛彷徨戀愛詩集〉》題目作了發(fā)言,介紹了日本藏學研討會的來龍去脈以及藏學家今枝由郎以翻譯出版的《倉央嘉措情歌》。

最后,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副所長拉先加做了研討會會議總結。與往屆相比,此次會議拓展了討論范圍,不同主題及方法的交流與碰撞,為與會者提供了研究藏傳佛教的新思路,對《大乘莊嚴論》《迦羅波經(jīng)》《法華經(jīng)》《四贊》等佛教典籍的不同版本、翻譯特點等進行的闡釋,則為與會者提供了佛教經(jīng)典文獻研究的新途徑。中日專家齊聚一堂,分享研究成果,收獲頗豐,希望今后能有更多這樣彌足珍貴的交流機會。

中日藏學研討會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鄭堆總干事與龍谷大學教授桂紹隆共同發(fā)起,旨在促進中日藏學界的交流與合作。2010年10月在北京成功舉辦第一屆研討會,雙方于2011年正式簽署合作協(xié)議,并于2013及2017年在日本京都召開第二屆、第三屆研討會。本系列研討會已成為中日藏學交流的重要窗口,相信今后會有更多專家學者參與其中,為中日兩國藏學研究的發(fā)展做出有益的貢獻。                                 

[作者簡介]拉先加,藏族,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 100101)

來源《中國藏學》2020年第1期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5580號

<sup id="wwww8"><cite id="wwww8"></cite></sup>
  • <nav id="wwww8"></nav>
    <ul id="wwww8"></ul>
    <sup id="wwww8"></sup>
  • <nav id="wwww8"></nav>
    <sup id="wwww8"><delect id="wwww8"></delect></sup>
  • <sup id="wwww8"><ul id="wwww8"></ul></sup>
  • <tfoot id="wwww8"><dd id="wwww8"></dd></tfoot>
  • <noscript id="wwww8"></noscript><small id="wwww8"></small>